醫療深化改革對醫院文化管理的啟示
文/王微微
中國共產黨和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全社會的矚目中落下帷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時期新要求,十九大報告緊緊圍繞國家的文化徐徐展開,而報告在醫療改革方面著重強調實施健康中國戰略,這代表著國家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已步入深水區攻堅階段,也意味著醫院的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轉型時期。
“文化”與“醫改”在報告中的重要體現
從十九大報告中我們不難發現,其內容緊緊圍繞國家的文化脈絡徐徐展開。從“初心與使命”到“實現兩個一百年,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再到“堅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無一不在表達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
而在具體的目標方略中,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再次提出了“健康中國戰略”,文中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要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醫療保障制度和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這代表著國家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與實施,已步入醫改深水區的攻堅階段。
而去年“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推出,也對醫改實踐中分級診療制度、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全民醫保制度、藥品供應保障制度、綜合監管制度5項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建設提出重點要求,這意味著醫院的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重要轉型時期。
醫院將從“硬實力”走向“軟實力”
縱觀醫療衛生行業歷史沿革線,我國醫療核心價值遷徙呈現出三部曲——能看病,看好病,不得病。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醫療資源緊張、專業人才不足,需要解決能看病的問題;從20世紀90年代至今,絕大多數的醫院努力發展專業技術與規模優勢,解決看好病的問題;去年《“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出臺后,“不得病”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追求。
兩次大的轉變是醫院發展從“硬實力”向“軟實力”轉型,是從原來重視規模、設備及專業技術,轉向著重關注人文與卓越的診療服務,這正回歸了醫學的本質,即科學技術與人文精神相統一才稱得上醫學本質全面性的體現,科學技術的進步成為推動醫學發展的動力和基準,人文精神則體現了醫學核心中的核心。
由于我國歷史發展的種種原因,醫院更多的關注科學技術卻忽略了人文精神的塑造。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再次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把“文化”提到了極為重要的地位,與現階段醫院對文化的訴求不謀而合,醫院文化管理的課題比任何時候更需被關注與重視,并需以文化驅動管理轉型。
如何以文化管理驅動轉型
在談論醫院文化管理之時,我們要提到享譽世界的一本書《向世界最好的醫院學管理》,以及被稱之為世界醫學和護理領域的圣地的“梅奧診所”。有很多人都在試圖尋找解釋其百年領導地位經久不衰的原因,也有很多國內外醫院去參觀與學習。經過不斷探究發現,梅奧診所的文化管理是經久不衰的核心動力,使其基業長青,屹立百年。
梅奧診所告訴我們醫院文化管理的本質所在,醫院文化管理的外在表現并不是一味的自我標榜,也不在打出“患者需求至上”、“以人為本”的標牌口號,而是在百年的發展歷程中把患者真切的需求這一理念深深的融入醫院管理決策中,從而形成其獨特的管理模式,揭示了文化管理在醫院發展過程中成為有效的管理工具的過程。
那么醫院如何塑造與構建符合未來發展,個性鮮明的醫院文化體系?如何通過醫院文化管理實踐引領醫改的轉型?如何通過持續打造其獨特的核心價值,堅持執行醫院倡導的理念,不懈的走向醫院暢想的未來愿景?這些都將是醫院必然探究的思考方向,也將是醫院現階段實踐醫改深水區最具競爭力與獨特性的落腳點。